查看原文
其他

首都政法先锋丨女警陈熹微 让监狱有家味

2017-11-22 北京政法

在北京大兴区有一条自北向南流淌的天堂河,蜿蜒二三十公里,最终注入永定河。有人说天堂河是犯罪的终点,也有人说天堂河有罪犯的新生。


“明天的太阳它总会升起,照亮我的前方……”长长的筒道中传来北京市女子监狱九监区服刑人员的歌声。九监区监区长陈熹微像往常一样巡视各班情况。今年是陈熹微从事监狱管理工作的第17年,这条被称为筒道的走廊她不知走了多少遍。



陈熹微中等身材,清爽的短发,一口京腔语速偏快,说起话来像快板一样干脆利落。从2000年踏入北京市女子监狱的大门起,她用17年的时光将自己的心与服刑人员紧紧相连。



维系情感


服刑人员床头贴着全家福 

想成为孩子的榜样


北京市女子监狱主楼名为“润心楼”,大楼的中部为民警办公区,两端是服刑人员的监舍,也是她们在这里的“家”。


每间监舍都是一个班。房间左右靠墙两排上下铺,中间摆着两排浅粉色书桌和凳子,被子叠成“豆腐块儿”。


北京市女子监狱收押的大多是财产类罪犯。陈熹微所在九监区收押改造的服刑人员大体分两类:新入监的罪犯和违反监狱处罚规定接受严管教育的罪犯。入监教育一般两个月,严管教育二至六个月不等。在此期间进行集体教育和观摩习艺,目的是引导服刑人员认罪悔罪,尽快适应监狱改造生活。


因诈骗入狱的服刑人员周洋(化名)床头贴着一张全家福照片。她有两个儿子,夫妻双方同案被捕的时候小儿子刚刚断奶,大儿子也才读小学。姥姥骗孩子说爸爸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工作。


提起孩子,周洋眼中泛起泪花。入狱四年,当初咿呀学语的小儿子已经能自己拿起电话说:“妈妈我想你了,你什么时候回来啊?”大儿子比弟弟大八岁,慢慢明白了父母在狱中服刑的秘密。周洋打电话回家若是没人接,多半是因为只有大儿子一个人在家。叛逆期的小男孩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服刑的父母,只能逃避。


“我不想瞒他们,只是想慢慢地用合理的方式告诉他们。”周洋紧缩着眉头,“我想给孩子做一个榜样,我不能让他觉得妈妈真的是个坏人。”


陈熹微时常找周洋谈心,让她多和爱人通信,争取共同进步。她有句话让周洋铭记于心,“你有孩子、有父母,你不能忘了自己的初心、自己的目标。”周洋觉得陈熹微的每句话都能说到人心坎里。


每当有压力的时候,周洋就对着镜子中的自己悄悄说一句:我要好好改造,早点出去陪着孩子们长大。



打破防备


看到陈警官抱孩子探视

服刑人员主动写悔罪书


九监区的新入监人员,第一次会见家人时很可能已和家人分别一年多了。“会见家属的瞬间,服刑人员卸下了防护和戒备,没有一丁点自我保护。”陈熹微说,“很多‘早知今日何必当初’的悔过就是这样形成的。”


九监区曾有一位“二进宫”的罪犯李霞(化名),屡屡违反纪律不服管教。一个会见日的上午,陈熹微在候见室听到外面有小孩哭喊着“我要见妈妈!”陈熹微走过去发现是李霞的母亲带着李霞3岁的女儿来会见。


李霞母亲说:“今天出门急了,我没带身份证,只带了孩子的出生证,麻烦您和李霞说一声我们挺好的,让她踏实改造,下月我们再来。”听到姥姥说“下个月再来”,小姑娘更是哭个不停。

按规定,没带证件不能进行会见。陈熹微也是母亲,看着孩子哭心里酸酸的。经过监狱领导的批准,陈熹微决定担任孩子的临时监护人,抱着孩子去见妈妈。


李霞看到陈熹微抱着孩子走进会见室就愣住了,等陈熹微解释清楚原委后,李霞眼中噙泪一遍遍说着“对不起”。第二天李霞主动交上了一份长长的认罪悔罪书,她对陈熹微说:“陈警官,谢谢您让我昨天看到了孩子,您放心,以后我一定踏踏实实改造,争取做一个好妈妈。”


“有的人觉得犯罪是自己的事儿,没有对家人的愧疚感。”陈熹微说,“所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,修复服刑人员与家人的亲情关系非常重要。监狱只是她们人生经历的一个阶段,最重要的是认罪服法后走向社会成为全新的社会人。”



心理疏导


被陈警官鼓励坚持写作

叛逆少女出狱当司仪


女性罪犯不同于男性罪犯,她们心思更细腻,情绪的变化更不易察觉,久而久之可能出现心理问题。为此,北京市女子监狱的每个监区都设置了心理疏导室,里面摆放着绿植,还有两张米色的单人沙发,让走进房间的人能容易放松下来。


在女子监狱,每个监区至少有一名民警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。服刑人员可自愿预约民警进行心理咨询,民警日常也会关注每位服刑人员的情绪变化,及时开展心理疏导。


陈熹微工作十几年,接触过数不清的服刑人员,但对赵婉(化名)印象尤为深刻。赵婉辍学后和一些年轻人流窜在学校附近欺凌学生。在一次实施抢劫后被捕判刑,当时才20岁。


陈熹微发现赵婉的父母离异多年,她长时间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。几次家属会见,赵婉对家人的态度不冷不热,一副无所谓的样子。


“很多校园欺凌演变的犯罪最初都是因为寻求保护。”针对赵婉缺少亲情关爱的特点,陈熹微和其他民警经常与其谈心,发现她写日记的文笔很不错,便鼓励她多写作,还将她的作品投稿至监狱内刊《新航报》、《北京新生报》上。


看着自己的作品被认可,赵婉立志把握现有的机会努力学习、积极改造,在狱中通过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,获得了学前教育本科学历。出狱后,赵婉成功应聘某培训机构,成为了一名教师,后来又转行做了婚礼司仪。


让陈熹微感动的是,如今逢年过节,赵婉还会给她打电话问候。



提升修养


服刑人员自导自演微电影

通过“新生在线”学习娱乐


女子监狱每个监区都有一间图书室,这里不仅摆放着历史、法律、自然等领域的书籍,还是服刑人员书画作品和手工制作的展示窗口。


自从监狱开展微电影大赛后,这个图书室发挥了更大作用。电脑屏幕里,监狱高大厚重的铁门缓缓打开,女主角眼中噙满了泪水走出大门,看到门外等候的家人,瞬间泪水奔涌而出。这些由服刑人员们自编自导自演拍摄完成的视频素材,会在图书室的电脑上完成后期剪辑和包装。电脑上安装了专业的剪辑软件,民警们引导服刑人员自学剪辑。


图书室隔壁的房间摆着七八台电脑,服刑人员们可在此通过“新生在线”系统学习和娱乐。“新生在线”包括核心教育、主题教育、新闻资讯、班组建设、考核测试、首都图书馆监狱数字分馆、娱乐天地、监狱风采、狱务公开、心理测试十个栏目。


在娱乐资源方面,汇集了电影视频、电子书、报纸、杂志、音乐、图片等资源。“新生在线”实行积分制,服刑人员回答监狱考核测试问题可获得积分兑换娱乐时长

此外,监狱给每位服刑人员都发放了一套北京市监狱管理局编制的《光明行》系列教育丛书。这套丛书的内容贯穿了服刑人员从入监到出监的全过程,涵盖了法律、道德、劳动、心理等诸多内容。


默默奉献


办公室成民警第二个家

教导年幼儿子学会不抱怨


女监的工作细致入微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我国监狱管理部门就提出监狱管理工作要“像父母、像医生、像老师”。民警是监狱这所特殊学校的老师,从最基础的教服刑人员打扫卫生开始,引导她们改造和成长。


九监区现有20位女民警,平均年龄32岁,其中有15名党员、2名入党积极分子。在九监区办公区有一个独立的空间,被称为“干职之家”。陈熹微说:“我们的民警年龄不同,也来自不同的地域,有不同的家庭环境,但来了九监区就都是亲人。”


民警中,有8位的爱人也是警察,分布在公安、教育矫治、监狱等系统。陈熹微的丈夫也是名公安民警,两人平时工作都很忙,五岁的儿子基本由姥姥姥爷照顾。


孩子还小,不知道监狱是什么,但他也知道爸爸妈妈是警察,所以不能经常陪自己。“我觉得我们家就是理性教育,和他讲道理让他知道警察一定是很忙的,不要去抱怨。”陈熹微说。



也许你还错过了这些……


11·18火灾:北京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!

11·18火灾:18名涉案人员被刑拘!19名遇难者身份初步确定

牢记这5条逃生技巧 关键时刻能救命!

社区民警孙杰:一根钉子 巧防入室盗窃

看守望大山的“北极法庭”如何断案

这48条法律常识你知道吗?它可能改变你一生!


长按二维码识别 一键关注新动态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